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在五金加工车间,某卫浴厂曾因通用型安全光幕防护区域不足,导致操作人员送料时手部误触模具边缘。冲床型号多样,从 50 吨小型设备到 800 吨大型压力机,通用光幕难以兼顾精度与适配性。定制化安全光幕通过针对性设计解决传统方案的 “水土不服”,成为冲压企业安全升级的核心选择。本文结合行业实践,解析定制化防护的核心逻辑、优势及应用,附关键参数对比表,为行业提供参考。
冲压车间的复杂性使通用光幕逐渐暴露问题:
1.防护区域不匹配
· 小型冲床工作台面较窄,通用光幕底部光束距台面过高,易因工件遮挡引发误报;
· 大型压力机模具高度大,通用光幕检测高度不足,顶部区域形成防护盲区。
2.环境适应性局限
· 高速冲床振动剧烈,通用光幕支架刚性不足导致光束偏移,部分场景误报率较高;
· 高粉尘车间中,通用防护等级的光幕镜片清洁频率高,维护成本增加。
3.信号联动断层
· 老旧冲床接口单一,通用光幕的新型接口无法兼容,信号延迟问题突出;
· 智能冲床需要实时数据上传,通用光幕缺乏定制协议,数据对接耗时较长。
1.硬件定制:适配不同冲床结构
支架设计优化
· 小型冲床采用 L 型可调支架,解决立柱弧形结构的安装偏差,确保光束平行度;
· 大型压力机使用跨距式横梁支架,搭配减震橡胶垫,有效降低振动对光束的影响。
光束参数适配
· 精密冲压场景定制 10mm 光束间距,精准识别手指级入侵,保障电子元件加工安全;
· 厚板冲压采用 50mm 光束间距,平衡检测速度与手臂级防护,提升单工位产量。
2.系统定制:打通设备互联壁垒
接口兼容性设计
· 老旧冲床配备继电器 + RS485 双接口,兼容传统电路与现代通信协议,避免大规模改造;
· 智能冲床定制 Profinet IO 接口,实现高频数据上传,实时监控 12 项设备状态。
智能逻辑优化
· 多冲床联动场景设置 “区域互锁”,周边设备检测到人员进入时同步预警;
· 自动化产线开发 “机械手爪识别” 算法,允许合规机械部件进出,提升人机协作效率。
3.环境适应性增强
针对高粉尘、高频振动等极端工况,定制化方案通过材料升级与结构改进,延长维护周期并降低误报率,例如纳米疏尘涂层将镜片清洁周期延长,抗振设计有效控制光束偏移。
1.按冲床吨位定制检测范围
冲床吨位 | 检测距离 | 光束覆盖高度 | 安装位置建议 |
小型冲床(≤50 吨) | 2-3 米 | 0.8-1.5 米 | 立柱两侧(距离模具边缘≥200mm) |
中型冲床(50-200 吨) | 3-5 米 | 1.2-2.0 米 | 工作台前后方(搭配反射板扩展宽度) |
大型压力机(≥200 吨) | 5-10 米 | 1.5-3.0 米 | 龙门架跨距安装(距地面≥500mm 防碰撞) |
2.按冲压精度匹配光束参数
· 精密场景:选择 10-20mm 光束间距,配合高精度对准工具,确保边缘光束无漏检;
· 高速场景:采用 30-50mm 间距与快速响应设计,适配高频冲压,缩短送料时间。
3.按自动化程度定制功能模块
· 单机设备提供基础定制,快速交付安装;
· 智能产线支持深度定制,开放 API 接口实现与工厂系统的无缝对接。
某汽车冲压厂面临通用光幕的多重问题:小型冲床误报频繁、大型设备顶部防护缺失、老旧冲床无法接入智能系统。通过定制化方案:
· 硬件层:小型冲床调整光束高度避免工件遮挡,大型压力机扩展顶部检测模块;
· 系统层:老旧设备配置协议转换器,智能冲床开放数据接口实现联动分析。
实施后,误报率显著下降,顶部盲区防护补全,整厂安全数据实现统一监控,管理效率提升,同时通过相关安全认证。
冲床安全光幕的定制化是从结构设计到系统联动的全流程优化,解决设备适配与效率提升的深层需求。无论是小型冲床的精度需求,还是大型压力机的智能互联,定制化方案均能提供针对性解决路径。
安协安全光幕深耕冲压行业多年,为不同吨位、类型的冲床提供定制方案,从硬件适配到系统集成实现 “一冲床一方案”。访问官网 www.anxiekeji.cn 获取定制指南或预约现场勘测,让定制化防护为冲压生产构建安全高效的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