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安全光栅的检测距离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涵盖技术参数、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这三大类别。以下为具体分析内容。
一、光栅技术参数
· 光轴间距与分辨率:光轴间距小、分辨率高的安全光栅,检测距离相对较短,因为光束密集,能量分散相对较快,且对小物体检测敏感,远距离下信号容易受干扰而衰减;光轴间距大、分辨率低的光栅,检测距离则可能较长,如检测人体的 80mm 间距光栅比检测手指的 10mm 间距光栅检测距离更远。
· 发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发射端功率高,能发射出更强的光束,在传输过程中抵抗衰减的能力更强,可有效检测的距离就更远;接收端灵敏度高,能更准确地接收到微弱的反射光信号,也有助于延长检测距离。
· 光束数量与分布:光束数量多且分布密集的安全光栅,在近距离内可形成更密集的检测区域,能更准确地检测到物体,但过多的光束在远距离传输时可能会因相互干扰或能量衰减而影响检测效果,导致检测距离受限;而光束数量较少、分布较稀疏的光栅,虽然在近距离检测精度可能稍低,但在远距离检测时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二、环境条件因素
· 环境光线干扰:强烈的自然光或人工光源(如阳光、LED灯等)可能对红外信号造成干扰,降低检测距离。
在强光环境下,应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安全光栅或调整安装位置以减少干扰。
· 灰尘与污染:空气中的灰尘、油污或其他污染物会吸收或散射红外光线,导致信号减弱。
定期清洁光栅表面和保持环境清洁可以延长检测距离。
· 温度与湿度:极端温度或高湿度可能导致光学元件性能下降,影响检测距离。
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时,应选择耐高温、防水防尘的光栅。
三、安装与使用因素
· 安装位置与角度:安全光栅安装角度如果与被测物体或区域不垂直或不平行,会使光束的传播路径变长,增加光线反射、折射和散射的可能性,从而缩短有效检测距离,还可能产生检测盲区。
· 安全距离计算:依据ISO标准,检测距离需满足公式:S = K×T + C。其中K为人体接近速度(如步行速度为1600mm/s),T为系统总响应时间(光栅响应 + 机器停机),C为附加距离(如手臂长度850mm)。机器停机时间每增加1秒,安全距离需增加2000mm。
· 反射干扰:安装时需要避开反光表面(如金属、玻璃),以防止接收器误收反射信号。
四、其他因素
· 电磁干扰:需要远离高频设备或者加装屏蔽措施。
· 维护保养:定期检查镜片清洁度以及接线稳定性,避免因老化影响性能。
选择安全光栅时,需要综合评估应用场景、环境条件和光栅性能参数。例如,粉尘车间应选择高防护等级的型号,高速机械需搭配快速响应的光栅,长距离检测可考虑采用激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