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安全光栅原理与应用
核心原理:光幕屏障与实时监测
1.非接触式光幕构建
安全光栅由发射器与接收器构成,发射器发射多束红外光线,形成密集光幕,接收器同步接收信号。光束间距(如10毫米、20毫米)决定防护精度,能够覆盖不同高度(50 - 3500毫米)与区域。当人员或物体进入光幕区域时,光束被遮挡,接收器即刻触发信号中断。
2.实时信号处理与响应
接收器检测到遮挡后,借助控制器在小于等于10毫秒内输出停机信号或报警指令,强制设备停止运行,避免发生接触危险动作。例如,冲压机在光幕触发后可在任意行程位置紧急制动。
关键技术与功能支撑
1.抗干扰与稳定性设计
采用具备抗强光、振动、灰尘能力的硬件结构(如环保硅胶密封、进口元器件),确保在复杂工业环境中稳定运行。
2.多层级安全集成
· 区域灵活配置:通过调整光栅高度和间距,以适应不同设备(如机床、机器人、物流线)的防护需求。
· 系统联动:与安全门、围栏、工业物联网相结合,形成远程监控和智能预警网络。
3.冗余安全机制
采用双路信号输出(NPN/PNP)和自检功能,确保在单点故障时仍能实现有效防护。
典型应用场景
1.机械制造:在冲床、剪切机等设备旁设置光栅,防止操作员误入刀具或压力区域。
2.自动化产线:监测机器人作业区,人员靠近时触发停机,防止机械臂发生碰撞。
3.物流仓储:在叉车通道或传送带旁安装光栅,避免货物倾倒或人员闯入危险区域。
优势总结
零物理接触:无需设置实体围栏,减少设备维护和操作限制。
快速响应:具备毫秒级中断能力,反应速度远超传统机械防护。
灵活适配:支持定制化参数(如光轴间距、保护高度),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
通过上述技术组合,安全光栅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维持生产效率,成为现代工业危险区域防护的首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