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单边光栅漫反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更新时间:2025-02-24点击次数:

技术文章配图.jpg


安协单边光栅


单边光栅漫反射原理阐释

单边光栅的漫反射原理构成其检测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根基,主要凭借红外光的发射与接收机制达成对目标物体的感知。以下为该原理的介绍:


1. 自发自收的一体化设计

单边光栅把发射器与接收器集成于同一块PCB板之上,发射单元朝着检测区域发射特定波长(例如940nm)的红外光。当光线遭遇物体时,部分光线会以漫反射的方式返回,进而被同一设备中的接收单元捕捉。这种“自发自收”的模式无需对射或者反射板予以辅助,使得安装方式得以简化。


2. 基于漫反射的触发机理

反射信号的检测:当物体进入检测区域时,所发射的红外光被物体表面反射,接收单元依据反射光的强度或者时间差判定物体是否存在。例如,当反射信号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光栅就会触发输出信号(诸如开关量信号或者报警信号)。

抗干扰的优化:部分高端型号(例如安协HFF系列)借助滤光技术或者算法优化,排除环境光的干扰,从而确保检测的稳定性。


3. 信号处理与距离调控

动态调节的能力:借助电位器或者自适应算法,用户能够对检测距离(例如0 - 4米)进行调节,以契合不同场景的需求。例如,顺时针旋转可增强信号以检测更远的物体,逆时针旋转则优化近距离的灵敏度。

智能判断的算法:运用时间差分析或者信号强度对比,区分物体的材质、颜色差异,从而减少误检情况。


4. 技术难点与创新之处

元器件集成的挑战:发射与接收元件需要高精度排列,以避免光线交叉干扰,这对PCB设计和元器件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

抗环境干扰的设计:特殊滤光片和屏蔽技术(如IP65防护)确保其在强光、雨雪等复杂环境中稳定运行。


5. 典型的应用场景

安全防护方面:应用于机器人、冲压机等危险区域,实时检测人体或者异物并且触发停机操作。

工业检测方面:在地磅车辆定位、物流分拣过程中,通过反射信号判定物体的位置或者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