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无盲区单边光栅的基本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2025-02-26点击次数:

技术文章配图.jpg


安协单边光栅


1. 发射与接收一体化构造

无盲区单边光栅的基本工作原理,结合技术结构与光学特性进行剖析,其要点可归结如下。无盲区单边光栅的关键在于把发射端与接收端集成于同一块PCB板之上,达成自发自收的功能。发射元件(例如红外LED或者激光二极管)会发射出特定波长(像940nm)的红外光线,与此同时,接收元件(如光电二极管)同步检测反射信号。这种设计摒弃了传统对射光栅那种需要成对安装的复杂结构,精简了安装流程并且节约了空间。


2. 基于漫反射原理的物体检测

当发射出的光束碰到遮挡物体时,光线依据漫反射原理在物体表面产生散射,部分反射光会被接收元件捕捉到。经由对接收信号强度变化的分析,系统能够判别物体的存在与否以及其所处位置。此原理对物体的颜色和材质具备一定的适应性,不过其检测距离和反射率相关联。


3. 无盲区的关键技术

光元布局的优化:运用交错排列或者边缘密集分布的光学元件,以此保证光栅两端区域(传统意义上的盲区)也能够被覆盖。例如,部分产品通过缩减端盖长度并且优化PCB布局,使得光元直接靠近外壳边缘,从而消除检测的死角。

动态灵敏度的调节:支持多挡位的距离调节,借助电位器或者软件校准来适应不同反射率物体的检测需求,确保在近距离(如贴面状态)时仍然能够稳定响应。


4. 抗干扰与稳定性的保障

光源与滤波技术:采用940nm近红外波长或者激光光源,结合窄带滤波片来抑制环境光(例如阳光、灯光)的干扰,提高户外场景的适应性。

自适应算法:通过实时的信号处理算法(例如动态阈值调整)过滤噪声,降低误触发的概率,增强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


5. 相较于传统光栅的优势

与对射式光栅(需要发射器和接收器分体安装)相比,单边光栅无需对称布局,支持单侧安装,特别适用于AGV防撞、地磅车辆检测等空间受限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