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行成为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传统人工巡检难以应对结构变形、异物侵入等风险,而安全光栅监测技术凭借高精度与实时性,正成为地铁运维的核心方案。本文结合工程实践,解析安全光栅的应用逻辑,为地下空间防护提供参考。
传统监测手段的局限性
1.人工巡检:
依赖肉眼观察,漏检率较高且周期长,难以及时捕捉动态风险。
2.固定传感器监测:
单点监测覆盖范围有限,布线复杂且维护成本高。
安全光栅的技术革新
安全光栅基于主动光学检测原理,通过光束矩阵实现立体监测:
· 三维建模能力:多组光束构建监测平面,可识别细微位移变化;
· 动态追踪技术:高频数据采样实时捕捉异物侵入、裂缝扩展等风险;
· 智能预警系统:集成边缘计算,可预测风险趋势。
1.区间隧道异物侵入监测
· 部署位置:隧道进出口、曲线段等关键区域;
· 监测重点:轨道上方异物坠落、隧道壁面变形,如衬砌裂缝超阈值触发报警;
· 技术参数:检测距离 20-50 米,响应时间短,适应快速预警需求。
2.车站隧道结构健康监测
· 部署位置:车站与隧道衔接处、换乘通道接口;
· 监测重点: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结构缝张开、振动环境下的螺栓松动;
· 典型案例:某地铁车站隧道部署光幕后,成功预警结构缝异常,避免渗漏水事故。
3.施工区域安全管控
· 应用场景:隧道改扩建、邻近深基坑施工;
· 监测重点:施工机械与隧道壁安全距离、爆破振动导致的支护位移;
· 数据联动:监测数据实时同步至控制中心,实现闭环管理。
1.部署方案设计
· 光束矩阵规划:区间隧道间隔部署光栅,曲线段加密以避免盲区;
· 抗干扰设计:采用红外光脉冲调制技术,金属外壳接地抵御电磁干扰。
2.选型核心指标
应用场景 | 检测距离 | 光束间距 | 防护等级 | 通信协议 |
区间隧道异物监测 | 30-50 米 | 20-40mm | IP65 | Modbus TCP |
结构变形监测 | 10-20 米 | 10-20mm | IP67 | CAN 总线 |
施工区域管控 | 5-10 米 | 50-100mm | IP65 | 4G 无线传输 |
3.与现有系统融合
接入地铁监控系统实时显示状态,与 BIM 模型联动标注风险位置,辅助快速定位。
项目背景
· 隧道全长超 15 公里,穿越复杂区域,原人工巡检模式存在漏检隐患。
解决方案
· 硬件部署:安装长距离安全光栅,配套中继站解决信号衰减;
· 功能实现:实时监测多区域,与排水系统联动应对渗漏水风险。
实施效果
· 异物侵入响应时间大幅缩短,结构监测数据完整率显著提升;
· 年均节省运维成本超 80 万元,设备故障率下降。
安全光栅技术以面域覆盖、实时预警等优势填补传统监测空白。安协科技 HR 系列已在多个城市地铁项目应用,累计监测里程超 500 公里,成为可靠的安全伙伴。
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获取技术方案,预约评估服务,为地铁安全运行提供专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