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在地铁运行的复杂环境中,紧急制动系统是保障乘客安全的关键防线。传统制动方案存在反应滞后、检测盲区等问题,而安全光栅凭借精准监测与快速响应,成为地铁紧急制动的核心技术。本文结合运营场景,解析安全光栅的应用价值,附技术要点表格,为轨道交通安全提供参考。
1.紧急制动的触发场景
地铁紧急制动需在以下情况瞬间启动:
· 轨道异物侵入(如行李掉落、动物闯入);
· 乘客意外跌落轨道;
· 隧道结构异常(如石块脱落、轨道变形)。
2.传统方案的局限性
传统检测手段存在明显短板:
· 轨道电路:依赖电流变化,无法检测非金属异物,响应时间 200-500ms;
· 视频监控:低光照环境误判率高,紧急制动延迟超半秒;
· 人工瞭望:受疲劳和视野限制,夜间漏检率显著。
· 数据痛点:传统方案对小型异物漏检率较高,紧急制动延迟可能导致列车多行驶数十米。
技术原理与制动逻辑
安全光栅通过主动红外光束矩阵实现立体监测:
1.实时扫描:发射端每秒发射多组红外光束,接收端实时解析遮挡状态;
2.分级触发:
· 单束光遮挡触发预警(如小动物穿过);
· ≥3 束光连续遮挡触发紧急制动(判断为人员或大件异物),0.1 秒内输出信号;
3.系统联动:连接列车制动系统与站台门控制,同步报警并锁定开门指令。
关键技术优势
· 超视距检测:检测距离达 50 米,提前预警隧道弯道风险,光束间距 20mm 可识别小尺寸异物;
· 抗干扰设计:脉冲调制过滤强光,屏蔽线抵御电磁干扰,适应隧道复杂环境;
· 自诊断功能:内置芯片实时监测光束稳定性,光强衰减超阈值自动报警,降低设备故障漏检风险。
场景痛点
某线路穿越商业密集区,隧道异物侵入风险高,传统监控误报率达 20%,影响运营效率。
解决方案
1.硬件部署:
· 区间隧道每隔 30 米安装安协 HL 光栅(50 米检测距离,20mm 光束间距);
· 站台区域嵌入 HR 多频道光栅,与屏蔽门联动监测。
2.功能实现:
· 异物侵入时 0.1 秒内制动,联动照明增强与广播提醒;
· 数据接入地铁监控系统,实时显示状态并追溯历史记录。
3.实施效果:
· 异物检测准确率显著提升,误报率大幅下降;
· 紧急制动距离从 45 米缩短至 3 米,避免多起人员跌落事故;
· 维护成本降低,设备故障延误减少。
关键指标选型
应用位置 | 检测距离 | 光束间距 | 防护等级 | 安装方式 |
区间隧道 | 30-50 米 | 20-40mm | IP65 | 壁挂式(离轨道面 1.5 米) |
站台屏蔽门区域 | 5-10 米 | 10-20mm | IP67 | 嵌入式(与屏蔽门联动) |
车辆段出入库线 | 10-20 米 | 50mm | IP65 | 立杆安装(适应露天) |
系统联动设计
· 优先级控制:光栅信号优先于人工操作,确保紧急制动无延迟;
· 备用电源:配置 UPS 保障断电监测,维持功能 30 分钟;
· 定期演练:模拟异物场景测试响应速度,优化应急流程。
安全光栅以高精度、快响应、强抗干扰的特性,成为地铁紧急制动的革新方案。安协 HR 系列多频道光栅 已在多个城市地铁应用,累计触发制动超 2000 次,零漏检记录保障运营安全。
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获取技术资料,预约测试服务,以安全光栅筑牢地铁紧急制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