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经常跑高速的司机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ETC 通道前车刚过,后车还没完全进入,栏杆就 “啪” 地落下;或者在人工称重通道,两辆车跟太近,称重系统分不清谁是谁的重量。这些问题,大多和车辆分离光栅有关。
在交通收费场景里,车辆分离光栅就像一道 “无形的光墙”,专门负责判断 “车道里有几辆车”“车有没有完全通过”。但 ETC 通道和人工称重通道的需求不一样,光栅的用法也大不相同。本文就来说说这道 “光墙” 在两种通道里的具体作用和安装要点。
(一)ETC 通道:快准狠,别耽误通行
ETC 最看重通行效率,车辆分离光栅得做到:
· 快速响应:车刚完全通过,就给栏杆发落杆信号,别让后车等;
· 精准分车:两辆车哪怕只隔 3 米,也能分清是两辆,避免 “前车付费,后车蹭过”;
· 抗干扰:雨天、强光下别误判,不然栏杆乱抬乱落,容易堵车。
某高速 ETC 通道曾因光栅灵敏度没调好,晴天正常,一到雨天就频繁误判,导致车道通过率下降 40%,后来换了抗干扰型号才解决。
(二)人工称重通道:稳准细,重量不能错
称重通道的核心是 “车货总重”,光栅的任务更细致:
· 确定车长:区分是小轿车还是大货车,避免 “小车按大车称重”;
· 判断整车上秤:车没完全开上秤就称重,数据不准,光栅得确认 “所有车轮都在秤上”;
· 防止跟车称重:两辆车同时在秤上,重量混在一起,根本没法算,光栅要拦住后车,等前车完全下秤再放行。
某货运站就吃过亏,两辆货车跟太近,光栅没及时识别,称重系统把两车重量算成一辆,多收了后车的过路费,后来司机投诉才发现问题。
(一)在 ETC 通道:当 “通行指挥官”
1.识别车辆进入:车刚驶入车道,遮挡第一束光时,光栅告诉系统 “有车来了”,提前唤醒 ETC 读卡器;
2.判断跟车距离:如果后车跟太近(小于 5 米),光栅会给系统发信号,让栏杆暂时不落,同时报警提醒;
3.确认完全通过:车的最后一部分(比如货车的车尾)驶离光墙后,光栅确认 “车已通过”,栏杆才落下。
(二)在人工称重通道:当 “称重监督员”
1.引导车辆上秤:车开上秤时,光栅检测到 “前轮上秤→整车上秤” 的过程,给称重仪发 “可以开始称重” 的信号;
2.防止中途倒车:车在秤上倒车,光栅会检测到光束 “先遮挡→后不遮挡→再遮挡” 的异常变化,立即报警,不让称重仪读数;
3.确认车辆下秤:车完全驶离秤体和光墙后,光栅通知系统 “可以让下一辆车进入”,避免两车重量叠加。
对比项 | ETC 通道 | 人工称重通道 |
光束间距 | 10-20mm(细光束,分车更准) | 20-50mm(粗光束,抗振动更好) |
安装高度 | 0.3-2.5 米(覆盖小轿车到 SUV) | 0.5-4 米(覆盖货车、半挂车) |
检测距离 | 3-5 米(车道宽度常规值) | 5-8 米(适应宽体货车通道) |
抗干扰重点 | 防雨水、强光(加防雨罩) | 防振动、粉尘(加固支架 + 防尘罩) |
响应速度 | 快(≤50ms,不耽误通行) | 稳(≤100ms,优先保证判断准确) |
四、安装调试的关键细节
(一)ETC 通道:光墙要 “贴边装”
· 光栅装在车道两侧,离边缘别超过 30 厘米,不然车贴边过,光墙没检测到,容易漏;
· 高度从地面 30 厘米到 2.5 米,刚好把小轿车、SUV 的车身都罩住,别让车顶或底盘漏检。
(二)人工称重通道:光墙要 “跨秤装”
· 光栅得装在秤体前后各一套:前光栅拦车,等车完全上秤;后光栅确认车完全下秤;
· 货车颠簸大,光栅支架要加固,用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别让车一震就移位,不然检测不准。
ETC 通道常见问题
· 雨天误判:雨水会干扰光束检测,可更换带防雨罩且抗光干扰的型号,减少环境影响;
· 跟车漏检:两辆车距离近时容易被误判为一辆,可调小光束间距(比如从 20mm 调到 10mm),提高分车精度。
人工称重通道常见问题
· 车没完全上秤就称重:可能是前光栅位置太靠后,把光栅往秤前移 50 厘米,确保车完全上秤后再触发称重;
· 大货车通过时误判多辆车:货车车身长,遮挡光栅时间久,可在系统里调长 “单辆车遮挡时间” 的判断标准,避免误判。
不管是 ETC 通道还是人工称重通道,车辆分离光栅都是 “智能通行卫士”,选对型号、装准位置、调好参数,才能让通道既高效又不出错。
安协针对这两种场景推出专用车辆分离光栅,ETC 通道款抗干扰强、响应快,称重通道款耐振动、检测准,还能根据车道宽度定制。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下载《通道光栅选型指南》,或联系技术团队免费勘察现场,让每辆车都能顺顺畅畅通过。